我是星星雨的小编,儿子昨天刚过2岁,可能是能力相仿的缘故,小区里2岁前后的宝宝们几乎天天都在一起玩,每天笑声、哭声、老人们的叫喊声此起彼伏。
多多是我儿子最好的玩伴,他说话较晚,2岁的时候只会叫爸爸妈妈,还不分生人熟人都叫。但是他非常强壮和聪明,比同龄的孩子重了10斤,并且清楚的知道身边的孩子都不是他的对手,于是小区一霸诞生了。喜欢的玩具无论是在谁手里,多多都是上去就抢,小朋友把玩具抱的紧一点就上手掐对方。
让我们围观一下旁人是如何塑造出多多的“坏脾气”的。
多多一直是爷爷带他,每次和小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爷爷都会掏出多多自己的玩具给他,说:“玩这个,这个好玩不要抢别人”,可多多根本听不进去,抢不动就去掐对方。
情况一般会有三个发展方向。
情况1:多多爷爷不好意思,就把自己的玩具或零食拿出来哄被弄哭的孩子,多多开心的玩着抢来的玩具。
情况2:爷爷会说:“多多不抢,你如果不抢别人东西我们就去看挖掘机(直男的梦想)”,于是多多不闹了,爷爷把孩子放到婴儿车里推着进入工地,北方的寒风扬起的沙尘中,看挖掘机作业。
情况3:长期这样爷爷有的时候也很生气,会大声呵斥多多,多多会娴熟的躺在地上哇哇大哭,全广场的人都看着他,于是周围“好心的”家长们会把玩具送到多多那里,一边是爷爷严厉的训斥,一边是多多心满意足的玩着玩具。
多多不是孤独症谱系,他的家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知道该怎么正确养大一个淘气的孩子,等他长大了被脾气更坏力气更大的人揍几顿,可能立马就会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对于我们的谱系的孩子来说,您希望他挨多少顿打呢?
2
我是今年夏天在星星雨学习的妈妈, 上周讲的关于强化的理论知识,安老师带着我们重新梳理了一遍。很棒,思路更加清晰了。
以前总是把强化物当作强化,认为给予了便是强化了,有时根本分不清自己给的到底是强化还是贿赂。因此,很多的问题行为都是因为强化不当而产生的。
贿赂:
不要让孩子习惯预先知道会得到奖励事物。孩子发脾气时,不要提醒孩子不发脾气就给糖吃等类似的奖励,也不要威胁取消他的奖励,倘若孩子的行为加剧,也不要给予额外的奖励。
你会觉得很难抗拒对孩子行使贿赂,因为那在短期内极为有效。但是后果同样严重,那就是讨价还价!
例如:“如果你停止尖叫,我就给你汽水”,只会令孩子因为得到的事物而改变行为,而不是因为他是好孩子而听话,从而做正确的事情,正确的方法是“孩子尖叫,忽视它,孩子哭累了看没人理他,不哭了,你再给他汽水”。
另外对强化物的认识也很不到位,经常给孩子的所谓强化物他可能根本不喜欢,能不能被称为强化物也不一定。我以前总是简单的理解,一个玩具给了孩子就算强化他了。
真的强化是给到他时,孩子真心表现出了喜欢那才算被强化了。难怪孩子一跟我上课就是愁眉苦脸,因为他在跟我上课时一点儿也不快乐。
这几周通过对强化物的控制,还有自己的坚持原则,孩子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失控”了,我是真正感受到了ABA的力量。
而且增强了孩子需求上的主动表达,要什么都会先跟妈妈说, 妈妈同意了才会去拿,被拒绝也可以接受。
同时,在处理和分析孩子的问题行为上面也有了长进,不会再因为孩子的情绪惩罚他,而是发现问题的根源加以解决。
在这个班级真的不仅能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而且大家相处得特别融洽。大家都相互讨论对方孩子当下出现的一些行为, 而且互相给对方的孩子泛化,特别好,强化物也是共享的。
这周理论讲了语言沟通,讲座后我就反思了自己。我的孩子是用什么沟通的呢?
在他没有仿说之前,是用动作和哭闹来跟我沟通的。而且他的眼神特别好, 无论是动作还是哭闹,都会用他那明亮的小眼睛看着我。可惜那个时候的妈妈没有从他的眼睛里读懂很多,更没有教会他如何表达。
好不容易孩子能仿说了, 但却不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而我也似乎不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沟通方式。
因为沟通不愉快所产生的问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来。
现在妈妈学会了图片沟通和辅助的方法,知道你刚刚才到达“仿说”的阶段,所以妈妈会慢慢引导你使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不再急躁。
我知道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千千万,妈妈也是在努力的,努力的学习,努力的思考,就是希望能一天比一天的更加了解你,希望将来的某一天能完完全全读懂你。
我越来越珍惜跟孩子共同成长的每一天。
被合理安排的生活才让人更加有希望。
感谢所有传授知识和经验的老师和家长。
感谢孩子一直陪伴着我, 教会了我如何做好一个母亲!
3
戈娅是我在国内最喜欢的一个谱系妈妈作家,在她的自传式作品《看风的孩子,谢谢你成全了我》中,有一个小结我特别喜欢,那就是“你要明白:有些事孩子是真做不到”。
书中戈娅这样写道:
有一天,一个素未谋面的家长跟我聊天,她说在机构里感觉要疯了。
其实,她个人是很接纳孩子的状态的,也很能看到孩子的进步。可是,机构里焦虑的家长实在太多,每次孩子们在里面训练,家长们在外面等的时候,大家讨论的主题基本都是个大类型:如何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变正常?
她不太敢发言,因为她总是有些格格不入。有一天,她只是忍不住说了一句“我觉得他挺正常的,一定要去上台唱歌跳舞才正常吗?”,整个气氛就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渐渐地她被排挤,家长们觉得,她是个搅浑水的“后进分子”,有的家长甚至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你在耽误孩子。”
可是,她说:“我觉得耽误都比那样好。”
她说的“那样”,是她有一次在朋友的小区等人,偶然看到在亭子里有她认识的家长,正在捏住孩子的两个肩膀,不住地摇晃,痛骂孩子。那天下着雨,又冷,整个中庭都没有人。她不知道如何面对那个场面,于是躲在了树后。耳朵里传来的是:“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你怎么又做错了?这你都不知道!你是猪吗?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孩子在一边不住地大声号哭、尖叫。
我也曾经讨厌过这样一位妈妈。她总是大声地责骂孩子,她的孩子总是手足无措,情绪问题一大堆,会突然大哭,用头撞墙。而她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别说是孤独症甚至是普通小孩都很难达到,比如,她强制他一定要集中精神,强制他一定要学会她教的所有知识。
可是有一天,我看见有一个人在这个妈妈又大声责骂孩子的时候,温柔地拥抱了她。这个妈妈当时就哽咽了,是那种万千委屈从喉咙滚过的哽咽。她说:“我这些年······他爸爸又不管他······都是我的错······都是我没有教好······”
瞬间我不在讨厌她了,我现在只是心疼,心疼我们所有人。
我至今也不敢说,我是一个能做到理解儿子的妈妈,因为两个普通人之间,都不能有完全的理解,何况是我和无法流畅表达的他。但因为我至少理解孤独症孩子们的委屈和孤独,比我身为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妈妈更甚,心中的疼惜和不舍,应该会带领我一点一点更接近他吧
在中国,孤独症孩子不被伤害就已经很难得了,谈何康复和治疗。
——田惠萍